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经贸解读经贸解读

自贸试验区成改革开放新高地

发表时间:2019-08-31 10:47:00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意味着,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上宣布的“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举措时隔不到两个月正式落地。
近6年来,从沿海到内陆,从北域到南疆,自贸试验区这颗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而点燃的“火种”撒向广袤的神州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构成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发展格局,并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区域合作相互配合,助推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这是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战略举措。
回顾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制度创新是其最大亮点。自贸试验区在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方面均发挥了“试验田”作用: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不断降低外商投资准入门槛,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措施从2013年的190条缩减到2018年的45条,并将进一步缩减。截至2018年年底,自贸试验区以全国万分之二的面积创造了约12%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额。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近6年来,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60余万家,其中外企近4万家,有效促进了高端产业集聚与发展,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标杆作用。
--改革成效不断显现。近6年来,自贸试验区共形成170余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推动全国形成综合性改革的良好态势。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跨境资金进出更自由……自贸试验区改革带来的生动图景深入人心、红利惠及八方。事实证明,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有力抓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的匠心之举。
当前,中国自贸试验区形成的“1+3+7+1+6”雁阵格局是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发展的特色差异和战略定位,在地理空间上全面拓展的结果。这种渐进的试验模式有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维持强劲持久的改革开放动力。
细览《总体方案》,新设的6个自贸试验区均是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因此也被赋予了差别化改革试点任务:山东自贸试验区提出了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和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江苏自贸试验区提出了提高境外投资合作水平、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广西自贸试验区提出了畅通国际大通道、打造对东盟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和打造西部陆海联通门户港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河北自贸试验区提出了支持开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支持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开放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云南自贸试验区提出了创新沿边跨境经济合作模式和加大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力度等方面的具体举措;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提出了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交通物流枢纽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这是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实招。
中国提出,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而这在自贸试验区的版图上格外突出。
算上本次设立的6个自贸试验区,中国已经有18个自贸试验区。这18个自贸试验区基本覆盖了我国沿海开放省份,也有中西部的重要省份。同时,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的意味更为明显。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东有上海,西有重庆、陕西……一幅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的壮丽图景已在自贸试验区的版图上先行描绘,未来必将在全国范围内书就。
站在新起点上,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的自贸试验区必能紧扣制度创新的核心,继续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主动强化改革开放能级,成为中国兼顾高水平开放与风险防控的“尖兵”。(国际商报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