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风险预警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风险预警>日常警示日常警示

修复海洋生态 构建海洋牧场

发表时间:2009-06-11 00:00:00

市咨询委员  倪梦麟
 
    一、建设海洋牧场是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
    舟山是拥有1300多个岛屿的群岛型城市。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是舟山的优势和开发的重点。为此,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八八”战略,提出了发展舟山“四海城市建设”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渔业历来是舟山传统的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也是舟山当前和今后的优势特色产业。“舟山海鲜”、“中国渔都”已成为闻名国内外的响亮品牌和名片。
    然而,海洋渔业是以海洋水产经济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众所周知,由于几十年来捕捞过度,加上海洋污染的不断加剧,海洋环境的恶化,使海洋经济水产资源持续衰退,有的资源濒临枯竭,海洋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局部海域、海底、岛礁甚至出现“荒漠化”现象。再加上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和资源保护力度加大,使捕捞作业的时空大大缩小,从而使渔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另外,随着临港工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舟山沿海陆域的水产养殖面积正以每年万亩的速度缩减,更为舟山今后渔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陆域面积小而海域广阔,这是舟山的市情之一。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面对舟山渔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和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高起点上调整结构,前瞻性地发展现代渔业,要向海洋找出路,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海洋牧场是海洋渔业从捕型向养护型转变的新模式调整。
    构建海上牧场,就是在适宜的特定海域或岛礁区范围内,通过人为的方法,建设适宜于各种海洋水产经济生物栖息、生长、繁衍的生态环境,并通过人工放流和移植放流和吸引海洋自然资源“入场”的方法,增加资源数量和品种,提高海域生产力。并采用科学的监测和控制技术,实行有计划地采捕利用,实现海上渔牧化,从而成为渔业科学发展的一种产业新模式。
    建设海上牧场既不是单纯的海水养殖,也不是简单的人工放流,而是一个各种学科、技术、生态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和高科技渔业模式。
    海上牧场建设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
    1、科学地选择建造海上牧场的海区及范围,明确建造目标,资源品种对象。
    2、营造对应的海上生态环境,包括防浪、防波设施,投入人工鱼礁,建造海藻场,各种饵料生物的培育、生物链、食物链的构建等。为经济水产资源的生长、栖息、索饵、繁育提供自然的优良生态系统。
    3、向海洋牧场区投放人工培育的或野生的水产苗种,大幅度增加牧场的资源量。当牧场区内饵料不足时,必要时也可采取人工补充投饵的方法,以吸引鱼类的集聚和栖息,并做到及时监测。
    4、采用生物的、物理的(声、光、电等)的方法,对牧场内生物进行一定的隔离和控制。并对海上牧场实行有效管理和保护,做到合理采捕,持续养护。
    世界上海洋牧场建设最早在日本开始,经过科学规划、研究和实施,于七十年代成功地将原海洋经济生物几近绝迹的“死海”濑户内海,恢复改造成资源丰富的“海上牧场”,使之9500平方公里的海域内恢复并增加了资源量,成为国际上最成功的范例。此后,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地也相继开展了海上牧场的建设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设海洋牧场,修复海洋生态,增殖水产资源,开拓渔业新模式已成为共识。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我国从本世纪开始加大了海洋生态修复、人工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投放的力度。海洋牧场建设在沿海各地开始大力推进。
    三、舟山建设海洋牧场的条件和时机已经基本具备。
    舟山地处三大江河入海口,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曾是许多经济鱼类的繁育场和索饵场,素有“东海鱼仓”之称。舟山打造海洋牧场具有优越的条件:
    1、海区独特的区位和传统的渔业优势证明,舟山的海洋生态适宜于经济鱼类和生物资源的栖息。繁育。
    2、舟山是全国唯一的群岛性城市,舟山海域分布的1300多个大小岛屿和众多礁石具备了营造海洋牧场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天然屏障,实际上就是优良的天然鱼礁。
    3、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舟山海区就开始了陆续的海洋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20多年来,放流品种已增加到目前的10余种,从单一的中国对虾放流到虾、蟹、鱼、贝各种品种。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修复海洋生态、人工增殖放流越来越重视,投入的资金也大幅增加。2008年,全国投入增殖放流资金3亿多元,放流数量达200亿尾(粒)。舟山海域08年共放流大黄鱼、黑鲷、鮸鱼、海蜇、梭子蟹、日本对虾等8个品种7000万尾(粒),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是放流品种历来最多,数量最大的一年。今后,将继续加大力度,把增殖放流作为修复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本世纪以来,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舟山已建造投放人工鱼礁30万空方,被国家批准设立了二个海洋特别保护区,一个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保护区,普陀白沙已被列为海洋牧场示范区。几年来,已累计放流大黄鱼苗1500万尾、黑鲷400多万尾、日本对虾6000多万尾、梭子蟹1700万只、海蜇2亿多只。已有渔民能大网头捕获大黄鱼,黑鲷在海区分布明显增加,日本对虾、海蜇、梭子蟹渔获产量均有增加。生物资源增殖已初见成效,为建造海洋牧场打下了基础。多年的增殖放流为我们积累了技术和经验,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也为舟山建设海上牧场创造了条件和保障。
    4、舟山建立海洋牧场的主要经济品种的人工育苗技术已突破。本地的优势品种已能大规模生产性繁育,已建立二家省级良种场和5家市级重点育苗场,同时,地处舟山的浙江海洋学院、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大—舟山海洋研究基地、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省海洋生态监测站、市水产研究所等大专院及科研单位,可为舟山建设海上牧场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四、对加快舟山海上牧场建设的若干建议:
    1、切实重视海洋牧场建设,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今后渔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渔业文明进步的发展目标,把海洋作为“蓝色土地”来谋划耕海牧渔。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水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家将投入400亿元实施养护行动。今年初,农业部发出了《关于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国水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研讨会”,并计划设立全国增殖放流节。
    近年来,我国广东、山东、江苏迅速行动,投入巨资,打造海上牧场,推进近海沿岸的渔牧化发展。舟山要继续保持全国渔业的领先地位,提高未来渔业的竞争力,理应凭借现实优势,快速行动,在海洋牧场创建上走在全国前列。
    2、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分步分点实施。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整个舟山建设海上牧场进行统盘规划布局。开始先可选择已有一定基础的嵊泗二万多亩贻贝浅海养殖区、二个海洋特别保护区;白沙海钓区作为近期建设重点,比如嵊泗马鞍列岛海区可打造成浅海增养殖贝类为主,辅以虎头鱼、鲷科等鱼类的海上牧场。白沙(包括莲化洋、朱家尖人工鱼礁区)海域的佛教放生,各种鱼类游钓为主的海洋牧场。中街山海洋特别保护区则宜打造成贝、藻、各种恋礁性鱼类为主的集海钓、流网作业和增养殖为特色的综合性生态型牧场,做到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并且遵从先简后难,分段逐步推进的原则。
    3、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建设海洋牧场,基本前提是要营造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使之适宜各类海洋生物生长栖息。为此要加大治污控污力度,同时禁止违法捕捞和过度采挖,保护近海和岛礁自然资源。
    4、把海洋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投放、浅海养殖、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融入到海洋牧场整体建设中。同时,要把海钓基地建设,观光休闲旅游业和海上牧场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产业资源的整合,将海洋牧场作为海上观光旅游、游钓的重要场所。
    5、多方筹集海洋牧场建设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和设施建设的力度。建设海上牧场,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公益性事业,也是生态环保型的渔业模式,因此,应由政府主导,并引导社会各界以至民众的参与。我市建设白沙海区海上牧场示范区项目去年已争取到农业部500万元的经费支持,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正大力增加海洋生态修复资金投入这一机遇,继续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同时,在收缴的海域使用费、用海生态补偿费、资源费、排污费中,应划出相当部分,作为修复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牧场的经费。除增加财政投入外,还应引导、动员企业、社会各界、民间资本参与海洋牧场建设事业。
    6、加强对建设海洋牧场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投入。建设海洋牧场,是一项多学科集成、多种专业综合的系统工程和新兴产业。涉及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增养殖、捕捞、理化、生物、工程等领域,科技含量高,因此,需要有较强的科技保障。必须多部门联动,多学科合作,组织各方面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合作攻关。因此,必须把此项研究纳入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增加科技投入,争取在几年内取得显著成效。
    7、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强化海洋牧场管理。海洋牧场建设期和建成后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要根据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做到政府部门监管和市场化运作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首先要制订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制度。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海洋牧场的监管、保护和执法管理。业务主管部门应对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提供协调、指导。海洋牧场的日常维护、管理、采捕生产等应以当地乡镇政府为主导,发挥当地社区、渔民和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做到市场化运作。必须加强对海洋牧场的保护、监督、管理,实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推广嵊泗县嵊山镇的做法,即由镇政府和社区组织建立50人左右的岛礁管理维护队,负责对辖区内岛礁资源的保护、养护、合理采捕,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国内外经验证明,建设海上牧场,修复海洋生态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事业,是由狩猎捕捞型转向耕海牧渔的渔业生产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现代渔业新模式,将会创造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功在当代,造福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