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行业资讯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金枪鱼资源与开发利用

发表时间:2023-10-17 10:20:34

       金枪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枪鱼包括金枪鱼科细鲣属舵鲣属鲔属鲣属金枪鱼属和箭鱼科的箭鱼属、旗鱼科的旗鱼属、枪鱼属等61种鱼类。狭义的金枪鱼专指金枪鱼属鱼类,也称鲔鱼,包括蓝鳍金枪鱼(北方黑鲔)、马苏金枪鱼(南方黑鲔)、大眼金枪鱼(大目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黄肌)、长鳍金枪鱼(冰翘)以及鲣鱼(炸弹鱼)。除了狭义的金枪鱼外,其他品种也称为类金枪鱼种。
       金枪鱼的形态特征:体形较长,粗壮而圆,呈纺锤流线形,其横断面略呈圆形,向后渐细尖而尾基细长,尾鳍为叉状或新月形。尾柄两侧有明显的稜脊,背、臀鳍后方各有一行小鳍。肩部由渐渐扩大的鳞片组成胸甲,背侧较暗,腹侧银白,通常有彩虹色的光芒和条纹。肚皮下有发达的血管网,可作为长途游泳的体温调节器。血液呈红色或紫红色,血红素含量很高,归属于红鱼范畴。
       蓝鳍金枪鱼主要特征是上身呈深蓝色,尾柄隆起嵴呈黑色,鱼鳍深暗色,小鳍微黄色,胸鳍短,末端不到第一背鳍中间。体长可达3米,体重可达600千克以上,属于最大型的金枪鱼种类,但生长速度慢,寿命长达20年以上,最高的40多岁。脂肪含量高,口味最好,价格最高,也称真金枪鱼,主要用于高档生鱼片。
       马苏金枪鱼下侧与腹面银白色,上面有无色点排列的无色横切线。第一背鳍黄色或蓝色,臀鳍与离鳍暗黄色,边缘黑色。成鱼体长可达2米,体重可达150千克以上,成熟期4-11岁。
        大眼金枪鱼的主要特征是头和眼较大,胸鳍亦较大,体粗壮,呈灰色,尾短,体背蓝青色,侧面及腹面银白色,鱼  肉粉红色,体长可达2米,体重可达150千克以上,成熟期3-4岁。
       黄鳍金枪鱼的主要特征是背鳍和腹鳍呈黄色,体背呈蓝青色,体侧略带黄色,有金黄色长条纹,头小,尾部长而细,鱼肉粉红色,体长大的可达2米,重量达100千克以上,成熟期2-3岁。
       长鳍金枪鱼的主要特征是胸鳍呈刀状、极长,延伸至肛门后面,体背深蓝色,侧面及腹侧银白色,体色均匀,肉质柔软,多水分,体形较小,体长1米左右,体重4.5-11千克,成熟期2-5岁。
       鱼的主要特征是体侧腹部呈白色,且有4-7条不等的浓青色纵线,侧扁,背苍黑,嘴尖,大部分无鳞,体长40-80厘米,体重5-10千克,成熟期1岁左右。
       金枪鱼喜好集群,洄游时体小在前面,体大在后面,不喜强光,视力相当好,属于肉食性鱼类,食性很杂,繁殖能力很强,一条50千克雌鱼,每年可产卵500万粒之多,且产卵期很长,产卵海域很广。金枪鱼的游速30-50公里/小时,最高可达160公里/小时,游程范围可远达数千公里,被称为“没有国界的鱼类”,过去曾在日本近海发现过从美国加州游过去的金枪鱼。据实验显示,金枪鱼每天游程可达230公里,但嗅觉不灵敏。由于不停地张着口游动,金枪鱼的食粮很大,一磅重的金枪鱼一餐就要吃掉相当于其体重18%的食物。金枪鱼若停止游动,则会因缺氧窒息而死亡。金枪鱼还是一种热血鱼类,体温高达33-35℃,比人体略低,但比栖息水温高9℃。
       金枪鱼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中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属于世界大洋暖水性高度洄游鱼类,在地中海和黑海有少量分布,我国东海、南海也能捕到少量鲣鱼和小黄鳍。如舟山海域就有圆舵鲣、扁舵鲣(上两种俗称洋包鱼)、东方狐鲣(俗称花连柱)等三种鲣鱼。蓝鳍金枪鱼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海域,主要渔场在日本近海、北大西洋的冰岛外海、墨西哥湾和地中海,栖息水温较低为10-20℃,以摄食鲱鱼沙丁鱼鲐鱼鱿鱼和甲壳类为主,集群性强,多达50-60条甚至上千条。黄鳍金枪鱼分布于三大洋45°N至40°S ,主要在赤道海域,食性很广,成群活动,以摄食鱼类、甲壳类乌贼等为主,栖息水深160米,适温20-28℃,最大游速90千米/小时。长鳍金枪鱼以摄食沙丁鱼和甲壳类为主,白天栖息水深90-200米,傍晚栖息于近表层,适温14-20℃,分布很广。大眼金枪鱼以摄食深海性的鱼类、鱿鱼和大型甲壳类为主,主要分布于赤道35°N至35°S,栖息水深200-300米,性成熟个体栖息于表层,最大游速100公里/小时。马苏金枪鱼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开普敦外海30°S至50°S之间的温带与寒冷海域,接近60°S海域也有其踪迹,栖息于中上层水域。鱼广泛分布在45°N至40°S之间,但主要在三大洋的赤道附近海域,栖息于上层的混合层。
       金枪鱼是世界大洋性远洋渔业(公海渔场)三大传统捕捞品种(另两种是鱿鱼和鳕鱼)之一,也是经济价值最高的鱼种,其捕捞产值占世界海洋捕捞产值的20%左右。目前年捕捞量600-700万吨,其中西太平洋最多占58.3%。在几大品种中,鲣鱼年产量最高约占58%,黄鳍金枪鱼占28%,长鳍金枪鱼占5%,大眼金枪鱼占8%,蓝鳍金枪鱼占1%。捕捞国家有70多个,主要有印尼、菲律宾、日本、韩国、厄瓜多尔、中国(包括台湾)、巴布亚新几内亚、西班牙、美国、伊朗等,以上10个国家产量占全球金枪鱼捕捞量的62%。中国自1988年开始开展金枪鱼捕捞,2022年全国金枪鱼产量34.5万吨(内鲣鱼23万吨,长鳍5.7万吨,大目2.3万吨,黄鳍2.1万吨,蓝鳍65吨),其中舟山金枪鱼产量7.08万吨(内鲣鱼4.30万吨)。
       金枪鱼的捕捞方式主要有延绳钓(包括零下55-60℃冻结的超低温延绳钓、冷海水延绳钓、冰鲜延绳钓)、围网和竿钓、曳绳钓。延绳钓主要捕捞栖息较深且体重达20千克以上的蓝鳍金枪鱼、马苏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且多以鱿鱼、秋刀鱼、竹夹鱼、鲐鱼等为鱼饵,诱其上钩。刚钓上来的金枪鱼是活的,在船上要经多道工序处理,包括打闷→宰杀→切尾→放血→杀神经→冲洗→剖腹→切鳃→去鳍→擦洗,然后进行速冻。围网和竿钓、曳绳钓主要捕捞栖息在海洋表层的小个体(体重约5-10千克)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鲣鱼。近年来,因产量徘徊不前,甚至像蓝鳍金枪鱼等品种已面临资源枯竭,故受到区域性金枪鱼管理组织(包括西部中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美洲热带金枪鱼委员会、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国际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委员会、南部蓝鳍金枪鱼养护委员会)的严格限制,实行配额捕捞制度。
       金枪鱼因洄游于远离工业和人口集中地区的大洋深水海域,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肉质柔嫩鲜美,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高达20%,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脂肪含量很低,鱼肉中脂肪酸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DHA(称为脑黄金)和EPA含量居各种食物之首。还含有丰富的铁、钾、钙、镁、碘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A、D、B6、B12及微量元素。因此,食用金枪鱼有助于补充氨基酸成分,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是成长期儿童的最佳营养品,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成长发育。能清除体内多余盐分,平衡体内水分含量,保持正常的水分指标。据测定,金枪鱼每100克中含有能量189千卡、蛋白质27.1克、脂肪9克、叶酸5微克、胆固醇50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12毫克、烟酸16.1毫克、维生素B6约0.51毫克、维生素B1约25微克、钙12毫克、磷200毫克、钾260毫克。但金枪鱼因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他海鱼,不宜吃多。
       金枪鱼还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金枪鱼肉低脂肪、低热量,具有优质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有利于女性的美容、减肥,保持苗条身材;其丰富的DHA、EPA、黄磺酸能保护肝脏,提高肝脏的排泄功能,降低肝病的发病率;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降低血压和血脂,疏通血管,防止动脉硬化;能有效减少血液中的恶性胆固醇,增加良性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含量,预防因胆固醇含量高引起的疾病;金枪鱼油是优质的健脑保健产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DHA,作为大脑所必需的营养素,通过血液脑屏障进入脑中,使脑神经细胞突触增加并延伸,提高脑容量,促进脑细胞再生,增强记忆力、理解力,预防老年痴呆症;其DHA可使视网膜变软,提高视网膜反射机能,强化视力,预防近视;金枪鱼的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铁分和维生素B12,且易被人体吸收,经常食用能补充铁分,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可作为贫血的辅助治疗食品。
       目前,日本、西欧和美国是金枪鱼产品的三大市场,其中日本需求量最大,一般年消费80-90万吨,尤其是生食金枪鱼消费量占全球产量的80%。金枪鱼最常见的制品是罐头(其中,泰国和西班牙是两大生产中心)和生鱼片/寿司,分别在欧美的西餐(最有名的油浸金枪鱼罐头用来配三明治)和日本的日式料理中很畅销。金枪鱼生鱼片作为生鱼片中的极品,一般用蓝鳍金枪鱼、马苏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做生鱼片原料(前两种金枪鱼产量低,价格高,常见的金枪鱼生鱼片由后两种金枪鱼制成),用长鳍金枪鱼和鲣鱼做罐头原料,但也有用长鳍金枪鱼做生鱼片的。此外,金枪鱼还可烹制成味噌金枪鱼排、茄汁金枪鱼、香酥(或味噌)金枪鱼排、糖醋金枪鱼球、橄榄烤金枪鱼、燕麦金枪鱼粥、芦笋金枪鱼沙拉、白兰地金枪鱼沙拉、金枪鱼杂烩炒、红烧金枪鱼、金枪鱼什锦沙拉、金枪鱼米饭沙拉、韩式金枪鱼镶蛋盅等。(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