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策法规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政策法规>国内政策法规国内政策法规

“全面戒备” 积极应对新挑战

发表时间:2010-07-23 00:00:00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尚未平息、各种海事新规接踵而至、中国船舶工业努力克难前行之际,5月25~26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2010年船舶工业调整结构和科学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杭州举行。会上,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中船集团公司、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交流了应对危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经验,共商行业发展大计。尤其是对国际海事界不断推出的新标准、新规范,与会人员更加关注。中国船协会长张广钦明确指出,面对综合竞争能力及市场应变能力仍强于我们的日本和韩国,中国造船业将面临严峻考验,不可轻言乐观,要“全面戒备”,积极应对新挑战。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对海事安全、海上污染、航运效率等方面的管理日趋主动,越来越多与造船业密切相关的海事新规被推出或已明确了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几年前,结构共同规范(CSR)推出,由于中国造船业应对及时,占据了一定先机,相关船企承接了一大批CSR船舶,这批船舶成为近几年我国船企的“吃饭产品”。随后,国际海事界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标准、新规范,令人目不暇接。首先是涂层新标准(PSPC),后来是目标型新船建造标准(GBS)、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低碳排放和降噪技术指标、拆船公约、压载水排放控制与管理公约等,特别是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又急切要求重启全球新造船协定谈判。这一系列措施一步紧似一步,使人强烈感受到在争夺造船市场主导权方面,一场甚至比国际金融风暴更严峻的考验横亘在中国造船业面前。
    虽然中国船级社和国内一些船舶研究院所正在研究这些新标准、新规范,部分造船企业也在考虑如何应对,但我国造船业总体上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在国际海事组织讨论通过这些规范时话语权还不大,形势相当严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韩国和欧盟等拥有先进造船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均已展开了系统全面的工作,并在规范制定过程中积极参与,利用技术领先优势,提出多种高起点的方案,而且已经按照方案进行了实船试验。为此,与会专家指出,日、韩的做法不仅值得我国船企学习,更要引起全行业的警惕。中国造船业在上一轮高度兴旺的船市中能占据目前的市场地位实属不易,造船界对海事新规要高度重视,尽早了解新规并介入新规的制定,使我国造船业在危机和新规的双重考验下,加快迈出由大到强的步伐。
    提起海事新规的影响,张广钦深表忧虑。他建议,全行业要迅速行动起来,更多了解这方面的动态。各级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设计、经营、管理人员要尽快透彻了解、掌握新标准和新规范,以便在船型开发、合同谈判、生产经营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要强化在政府领导下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集中行业力量组织攻关,共享成果,以解决企业单独应对新标准、新规范挑战时力量单薄和力不从心的问题。只有这样,我国造船业才能争取主动,才能在新标准、新规范的谈判和讨论中赢得更大话语权,才能更好地保护全行业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利益。
    当然,海事新规虽然对造船业造成很大冲击,但也有积极影响。部分与会专家指出,自PSPC生效实施以来,国内众多船企加大了管理力度,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严格控制造船精度,使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造船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因此,他们建议,要把海事新规的实施看做我国造船业提升竞争力、开拓市场、打造国际品牌的“跳板”和良好契机。国内船企应加大对国际新规的顶层研究、精品船型的共性技术研究、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国产化及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力度。
    会上,许多专家还着重谈到,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对今后行业和企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困境,一些船企加强技术开发,针对市场需求,结合本单位产品优势和特点,开发出新产品,赢得了宝贵的订单;一些船企将目光瞄准海工装备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金融业与造船业进一步合作也让与会人员兴趣浓厚。专家认为,后危机时代,银企合作的空间巨大。国内银行业可以通过组合贷款、债券、金融租赁等方式为造船业提供多元化的船舶融资服务,促进造船业更好地发展。(石玉平 张媖 刘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