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经贸解读经贸解读

“一带一路”向世界释放多重红利

发表时间:2017-08-08 16:56:00

  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凝聚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与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广泛共识。
  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幅明显,其中对东盟、印度、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21.9%、30.4%和33.1%;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5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中国企业与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订的合同额达714亿美元,同比增长38.8%。
  分析人士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直接投资项目、国际产能合作,不仅将在当地市场衍生出大量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等长期而稳定的市场需求,还将衍生出大量相关服务贸易需求。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沿线多元化市场的巨大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推进产能合作与服贸加快融合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西亚非洲所所长张建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重货物贸易轻服务贸易导致沿线国家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贸易成本居高不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要以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产能合作和服务贸易为重点,以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为重要目标。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承接美国、欧盟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503.2亿元和332.8亿元,分别占执行总额的23%和15.2%。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包执行金额为395.3亿元,同比增长33.6%。其中,承接东南亚11国外包执行金额232.4亿元,约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60%。
  张建平指出,通过服务贸易开放推动自身服务型制造业发展,带动更多国家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将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带来新的需求和空间。
  “未来要构建基础设施合作的多边机制,把整合全球性、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作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任务。”张建平说。
  张建平建议,在“一带一路”自贸区网络建设的大框架下对基础设施投资、产能合作、服务贸易进行战略布局,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与服务贸易互为依托、互为促进、统筹推进的新格局。
“走出去”风险防范仍是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6.1亿美元,同比下降3.6%,占同期总额的13.7%,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老挝、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柬埔寨、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商务部驻上海特办原特派员张国庆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聚集地区。一是风险错综复杂、相互纠缠,包括恐怖袭击、地区冲突、自然灾害屡发等,这表明投资风险和政治经济风险并存;二是沿线部分国家治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不足,政治稳定性、法理监管、税收管理不强,这也加大了风险危害性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张国庆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着许多干扰,包括老生常谈的“中国威胁论”。因此,中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合作时,一定要注重传播中国发展理念,为合作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同时加强风险防范。
  “一些国家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部分国家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当前国际上民粹主义高转,要防止我们的企业成为被攻击和泄愤的目标。”张国庆说。
  日前,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相继表示,严防对部分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的风险,同时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涉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产能合作将成为对外投资的支持重点,包括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行业,将成为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国际商报 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