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经贸解读经贸解读

中企走进东盟非洲拉美未来可期

发表时间:2019-11-20 11:06: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助推非洲、拉美、东盟等国家经济发展。中国与东盟、非洲、拉美有很多合作机遇,中国企业可以前往进行更多投资合作,但要加强风险管理。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就中国与东盟、非洲、拉美经贸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投资合作机遇良多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Teshome Toga Chanaka表示,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非洲国家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中非合作是双方共同获益的过程,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对双方而言是共赢的。过去10年间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增长率为11.2%左右,是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很多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为其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专业技能,并创造了就业机会,对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Luis Diego Monsalve介绍说,哥伦比亚是拉美地区第三大国家,有5000万人口,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率低,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他表示,相对于其他拉美国家,中国对哥伦比亚的贸易和投资比较有限,希望双方可以扩大经贸合作,一方面哥伦比亚可以出口更多农产品等到中国;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有更多中国公司到哥伦比亚投资,双方可在农业技术、基础设施、能源、旅游业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巴中工商总会会长唐凯千(Charles Tang)表示,在矿业、农业等方面,巴西和中国都需要有战略资源,这些战略资源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及食品安全方面非常必要的。他说,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是非常值得信任的、稳定的食品和原料供应国。此外,他表示,巴西基础设施不足,在铁路、高铁等方面有很大需求,中国公司可以到巴西进行更多投资。中国投资者在能源、发电以及石油开发等方面有很大优势,双方增强经贸合作可以加强双边关系。
      国别风险仍需防范
      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非洲、拉美等国家进行投资合作,研讨嘉宾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并就政府关系、风险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大禹节水集团董事长、CCG常务理事王浩宇认为,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欠缺的不是资金、技术、人才,而是一套能够很好地承载各种资源的体系,是能够分配平衡各方收益、平衡短期大量投入和长期缓慢回报之间的机制体系。要将资本转化成投资,将技术转化成可以长期为当地提供充分服务的一整套体系。
      王浩宇还表示,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成果具有分时间阶段、分层次的需求。中国充分竞争的行业,往往是非洲最需要的,比如农业在非洲和拉美国家有巨大机遇,困扰他们的问题在中国企业看来可能非常简单。
      四达时代集团副总裁卢玉亮总结道,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设要“有依有靠”“无依无靠”“不等不靠”。首先,希望中国政府能出台一些政策,给予包括资金、合规性培训、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使得企业更有信心。同时,企业在遇到问题时,大使馆、驻外机构能及时提供指导和支持。这是对中国政府的“有依有靠”。第二,企业在意识上要“无依无靠”,要从价值、服务的角度去想能对本地市场有什么贡献,而不是先考虑利益。第三,要“不等不靠”。非洲市场时不我待,很多企业都在加紧布局。企业要勉励自己“不等不靠”。
       亚洲之家企业事务总监Charlie Humphreys表示,投资东南亚有很大的机会,但也存在挑战。中国在东盟投资要注意当地政治体制、政治环境的稳定性,了解其对外国投资的监管制度。如果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发展,他建议除了合作伙伴,还要与当地政府进行建设性的合作。
      中拉合作基金首席风险官范希文重点关注对拉丁美洲的投资。他表示,企业投资对社会、环境负责,企业治理要合法合理。拉丁美洲在保持环境方面做得非常好,很多国家的法律法规非常严格,执行也非常严格。企业在那些地方进行投资一定要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同时,拉美国家政治制度不同,企业在拉美投资时首先要关注国别风险。此外,汇率风险、劳工风险、当地法律监管风险等都是投资人需要关注的。(何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