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风险预警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风险预警>日常警示日常警示

冷链食品进口的监管措施收紧 企业呼吁不要搞一刀切

发表时间:2021-01-04 14:50:00

监管部门因担忧新冠病毒输入风险收紧
冷链食品进口的监管措施  企业呼吁不要搞一刀切
10月份以来,欧洲等北半球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第二波疫情,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翻了一番,且增长势头很猛,新冠病毒的输入风险大大增加。11月份以来,山东、山西、天津、江苏、湖北、福建、河南、甘肃、陕西等9个省份总共发生28起进口冻品检测阳性事件。至今累计检出已达55次,其中排名前三的来源国为厄瓜多尔、巴西、阿根廷。北京、大连、青岛、天津、上海相继出现新冠感染病例与进口冷链食品相关,流行病学专家也从溯源调查中得出“新冠病毒存在以冷链物品为载体,远距离跨境输入的风险,且可由物传人,冷链运输或为新冠病毒传播新途径”的结论。
因此,冷链食品进口已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有关监管部门近期以来纷纷加强监管措施,提高门槛,收紧闸门,加强检测、消毒等,监管程序更加复杂繁琐,放慢了放行速度,光进口环节滞港时间长的就达1 个月,导致插电(充电)费、持箱费、消毒费等进口成本大大增加,每个集装箱柜要增加1万元,大的港口甚至超2万元。海关对大洋性远洋渔业的自捕鱼进口,虽免除了核酸检测,但仍要进行船体消杀病毒,且消毒费要由所在企业承担,导致进口成本增加,滞港时间拉长。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禁止入市、禁止入库、禁止销售、直接封停进口的一刀切政策,天津、上海港口出来的货物冷库也不敢收,冷链食品进口陷入重重困境。从出口来说,近期欧洲等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疫情持续恶化,许多国家又发布“封锁”令,出口订单明显减少,且多为短期的小额订单,企业接单很不稳定,人民币又大幅升值,集装箱运输价格也大幅涨价,水产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诸多困难。
为此,水产加工企业呼吁监管部门不要搞一刀切,应按照既要有效监管又要便利企业的原则,区别对待,采取宽松不一的监管政策,建议对从疫情低风险国家(地区)进口冷链海鲜和大洋性远洋渔业自捕鱼进口可考虑开设绿色通道(类似于我国与多国开设的人员往来“快捷通道”),采用相对便利宽松的特殊监管政策,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免去消毒,降低核酸检测抽检比例,提高通关速度,减轻企业成本。理由是疫情低风险国家(地区)如新西兰、越南、泰国等,本身疫情控制很好,仅有零星病例发生,政府重视程度和民众接受程度也与我国相差无几,疫情防控比较到位,质量安全比较放心。大洋性远洋渔业是在公海渔场(在他国200海里以外的国际水域)捕捞生产,船员除浙江舟山有少数外籍渔民在试点外都是国内渔民,又远离疫情地区,在海上捕捞、理鱼、冷藏、运输、补给等全程做到封闭运行,未与境外接触,在疫情防控上也按我国的相关规定执行,可视作为国内渔场的延伸。因此,将大洋性远洋渔业的自捕鱼视作为“国内产品”,也不为过。(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