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风险预警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风险预警>日常警示日常警示

2020年1-6月宁波市渔业经济数据统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0-09-25 15:37:39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统一部署和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阻击战”“防疫战”阶段性胜利。尽管疫情期间,我市近海捕捞生产作业延后,水产养殖业备耕生产受阻,市场需求减弱等,渔业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中央“六稳、六保”一系列政策的强有力推动下,全市渔业复工复产推进快速,水产品总量稳中有升,水产品市场供应稳定,社会安定团结;然而境外的疫情蔓延,防控不力,至今还未得到有效控制,影响全市水产品出口,截止5月底水产品出口呈量额齐跌态势。
渔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全市水产品总量392542吨,与上年同期增2.89%,其中海洋捕捞195605吨,同比增2.51%;海水养殖151746吨,同比增3.12%;淡水捕捞9101吨,同比增4.93%;淡水养殖26730吨,同比缩减2.41%;远洋捕捞产量9360吨,同比增25.8%。
一、渔业生产主要特点与分析
(一)“六稳、六保”政策推动渔业快速复工复产,总捕捞产量稳中有升
1、近海捕捞业复工复产推进快速
疫情爆发期间,响应党中央号召,不聚集,不聚餐,停止捕捞生产,居家不添堵,严格遵守疫情管控制度,2月中旬疫情缓解,在做好防疫工作基础上,象山2月10日率先恢复海上捕捞作业,其他区县在延后20-30天恢复正常生产。与其他行业相比,近海捕捞业复工复产推进较快。
2、疫情之下捕捞产量骤跌,复工复产后产量持续稳定恢复
受疫情影响,2月份渔船出海延后,加上疫情管控,船用人员不到位,出海生产渔船数量较少,象山出海渔船仅为总渔船的30%左右,其他区县渔船却仍待港,2月统计显示,全市海洋捕捞产量仅11514吨,同比缩减51.64%,环比减幅达82.5%;3月份起疫情得以缓解,近海捕捞渔船恢复生产,渔民积极性高涨,加上海洋渔业资源的积累,捕捞产量出现恢复性反弹,3月产量64005吨,环比2月增456%,同比增22.57%;4月产量50619吨,环比缩减20.9%,同比增6.42%。5月1日起落实“最严格的伏休制度”和“最严格的伏休管理”全市因捕捞渔船和辅助渔船回港休渔(除钓具外),最长4个半月的伏季休渔秩序井然,5月全市国内海洋捕捞产量417吨,环比减产达99.18%。
3、各类型捕捞作业渔船生产形势尚可
从4月份象山的监测数据来看,拖网作业渔船生产情况较好,月平均作业时间在16-18天左右。日均产量8000-10000公斤左右,日产值1.7-1.9万元/对,出航率约在84%左右,产量产值均好于去年同期。拖虾作业船只平均月作业时间在7-9天。日平均产量300-500公斤,日平均产值0.4-0.6万元,出航率约在57%,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产值略好于去年。流刺网作业时间在11-13天左右。出航率约在86%,产量产值均好于去年同期。从捕获的渔获物来看,上半年小黄鱼12196吨,同比增34.3%,带鱼48491吨,同比减7.47%,鲳鱼14064吨,同比增24.12%,马鲛鱼8426吨,同比增22.13%,鲐鱼9488吨,同比增12.62%,虾类19060吨,同比增0.37%,蟹类2230吨,同比增2.29%。
(二)海水类水产种业生产稳定,淡水鱼种生产缩减
海水类水产育苗生产总体稳定。截止6月15日,象山县共生产虾、蟹、贝、藻类等苗种82.1亿单位,其中生产对虾类15.6亿尾、鱼类1. 465亿尾、蟹类300斤和1320万只、贝类26500斤和38亿粒、螺类受精卵1600万粒、紫菜贝壳育苗1.5万亩。受外界气候、暖冬、外海水质、疫情等影响,大黄鱼、硬壳蛤、对虾苗种淡化等育苗减退;罗氏沼虾育苗量与去年持平,但苗种销售价格从去年的400元/万尾降到260元/万尾左右,盈利面有所减少。
淡水鱼苗种生产有所缩减,余姚的鲫鱼、四大家鱼苗种以及南美白对虾淡化苗,上半年累计出售约2.5亿尾(含南美白对虾淡化苗),同比下降3.8%,甲鱼苗种受禁食野生动物条例波及,市场一度疲软,其中明凤苗种场今年上半年对外销售甲鱼苗种约6万只,产值约300万元,同比下降40%。
(三)海水养殖产量稳健增长,价格有所下降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8581公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海水养殖的主养品各区县市各有千秋,收获参差不齐,但总体稳步增长。宁海的蛏子放养密度比上年有所提高,种苗成活率比往年上升,今年蛏子产量增长约3%,象山的紫菜育苗面积比去年减少,养殖紫菜产量同比下降,南美白对虾受苗种、环境以及养殖技术的影响,第一茬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慈溪的泥螺,因疫情放苗延后,影响其正常生长,产量下降;鄞州的海水南美白对虾得益于“五水共治”的治理工作,养殖用水的水质提高,同时养殖企业严格把好苗种“关”,加强养殖管理,今年第一茬南美白对虾产量喜获丰收,达2500吨,预估同比增产30-40%。上半年海水养殖产量较上年稳健增长。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市民居家,限制出入次数,不聚会,不聚餐,餐饮、饭店等关门歇业等导致市民消费力减弱,市场需求减少,养殖水产品存塘量增多,价格有所下降。象山的梭子蟹收购价格从最高的280元/公斤下滑到140元/公斤左右,脊尾白虾收购价格从最高的80元/公斤下滑到50元/公斤左右,南美白对虾销售最高价格与去年同期下降20元/公斤左右;宁海蛏子的出塘价格由去年的11-12元降至今年的8-10元每斤,其他非本季度主打产品的价格同比下降5%-lO%之间。
(四)淡水养殖面积缩减,产量下降,价格上涨
全市淡水养殖面积8951公顷,同比缩减15.13%。近年来,积极推广生态、绿色养殖模式,整顿治理养殖尾水、产地环境,重新规定淡水养殖区域,水库,沟河等淡水鱼养殖区域得以进一步限制,淡水养殖产量明显缩减。城市建设征用养殖用地,致使养殖产量显著缩减,慈溪今年因工业和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征用,淡水养殖面积将减少17391.9亩,该区域淡水养殖产量同比下降13.9%。
淡水养殖产量的减少,推动今年淡水鱼价格上涨,据余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数据显示,鲢鱼价格约10元/kg,同比上涨约37%;鳙鱼与去年基本持平;鲫鱼价格约12/kg元,同比下降7%;鳊鱼价格约14元/kg,同比上涨27%;草鱼价格约17元/kg左右,同比上涨50%;淡水鲈鱼价格约40元/kg,同比上涨11%。
(五)淡水捕捞产量小幅增长
得益于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及2018年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水库等被划入禁养区,且规定只能进行捕捞,经过两年的增殖放流和水域保护,淡水捕捞产量小幅增长,今年上半年淡水捕捞产量9101同比增4.93%。
(六)远洋渔业产量同比增加,但疫情下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全市三家备案注册过远洋企业上半年总产量9360吨,同比增25.08%,一是捕捞作业区处在洋面上,且未存携带新冠肺炎病毒者感染风险,生产不受影响,二是远通公司8条渔船重新恢复了阿曼海域的过洋性捕捞生产,拉高了总的捕捞产量。主要捕获物中,金枪鱼产量4250吨,同比增鱿鱼产量2624.4吨,秋刀鱼210吨,过洋性捕获物933.88吨。
但境外疫情使下游企业出口订单减少,原料采购量暴跌,冷库库存爆满,鱼价下跌,阿鱿均价30000元/吨,同比减15-20%,金枪鱼800美元/吨FOB,同比跌30-35%,企业资金周转受困,运行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低下,
二、保供应、稳物价,水产品交易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保供应、保安全、稳物价、惠民生”是今年疫情中“六保”重中之重,市水产品市场主体全面保障水产品正常供应,稳定水产品价格,疫情之下合理调整交易区营业时间,严密监控市场内水产品价格,拒绝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违法经营行为,协调解决上游供货商、客服物流运输困难,确保货源和储备稳定,疫情中每日存货量保障在1万吨以上,确保关系民生保障的场区正常经营。
从宁波水产批发市场了解到,鲜鲳鱼(125克以上)均价128元/斤,同比涨18.65%,鲜带鱼(200克以上)均价59.92元/斤,同比涨22.82%,鲜带鱼(100克以上)均价22.25元/斤,同比涨44.34%,鲜海鳗(统货)均价32.11元,同比涨1.88%;鲜海虾(统货)均价38.89元/斤,同比涨6.02%;鲜小黄鱼(统货)均价43.17元/斤,同比跌25.95%,鲜海蟹(统货)均价23.07元/斤,同比跌52.67%;鲜虾潺(统货)9.19元/斤,同比涨28. 9%。总体来看,海鲜水产品均价较上年同期上涨l5%左右。
三、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出口形势严峻
据对39家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调查,2月份水产加工企业复工19家,占18.7%,且复工不复产的现象比较严重,3月份基本全部复工,但因为水产加工企业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人员到位缓慢将延缓复产进度,同时企业正面临着物流、成本压力加大等问题,目前正面临着订单接不到,运行资金不畅,货物物流受阻等困惑,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将遇到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出口形势严峻。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6月全市水产品出口59550吨,同比缩减12.17%,出口额149007万元,同比缩减23.82%,其中金枪鱼加工品出口15872吨,同比减2.8%,烤鳗鱼出口1326吨,同比减22.75%,活鱼出口2.73吨,同比减46.77%。亚洲的日本、韩国、泰国等成为我市最大的水产品贸易伙伴。
(宁波市水产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