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风险预警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风险预警>日常警示日常警示

2018年中国水产品行业加工产量、进出口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5 16:00:00

一、水产品供给情况分析
2017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6445.33万吨,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养殖产量4905.99万吨,占总产量的76.12%,同比增长2.35%;捕捞产量1539.34万吨,占总产量的23.88,同比降低2.96%。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6.37千克(人口139008万人),比上年减少0.23千克、降低0.50%。201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469万吨,相比2017年有少量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449.0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49千公顷、增长0.05%。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084.08千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7.98%,比上年减少14.03千公顷、降低0.67%;淡水养殖面积5364.96千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72.02%,比上年增加17.52千公顷、增长0.33%。
截止2018年底,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9674个,水产加工能力2926.23万吨/年,同比增长2.71%,用于加工的水产品总量为2680.02万吨,同比增长1.68%。水产加工品总量2196.25万吨,同比增长1.42%,其中海水加工产品1788.06万吨,同比增长0.73%,占水产加工品总量的81.41%,淡水加工产品408.19万吨,同比增长4.57%。当年水产品加工率为41.58%,海水产品加工率为63.42%,淡水产品加工率为18.36%。
二、水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根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954.42万吨,总额371.8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3.33%和14.44%,进出口总量和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贸易顺差74.65亿美元,同比收窄23.39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2018年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量308.34万吨,出口额164.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0.43%和5.16%,分别占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的71.34%和73.68%。
其中,头足类、罗非鱼、鳗鱼、藻类、大黄鱼是一般贸易主要出口品种。鳗鱼表现抢眼,出口量额同比分别增长12.03%和31.21%,达4.64万吨和11.30亿美元。大黄鱼强势扭转去年量额双降的形势,出口量额同比分别增长24.39%和34.27%。罗非鱼出口企业成功开拓了非洲、墨西哥等其他国际市场,出口量额同比分别增长9.31%和11.64%。淡水小龙虾面对供不应求的国内市场,出口量额分别下降42.45%和11.52%。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2018年,面对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加工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东南亚等国同构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来进料加工贸易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出口额同比增长5.80%,达55.66亿美元,出口量105.96万吨,同比减少2.00%。对美国、欧盟、中国台湾、韩国市场出口均量额齐增,对日本、东盟市场出口则量减额增。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福建、山东、广东、辽宁、浙江、海南等沿海省份仍是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区,出口量额之和分别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量额的98.40%和96.86%。福建和山东继续位居主要出口省份水产品出口额和出口量排名首位。内陆省份中,江西、吉林和湖北依旧位列前三。受小龙虾出口下降影响,湖北全年水产品出口量额同比分别下降59.29%和44.75%。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三、影响我国水产品加工及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经济形势不明朗外需市场需求低迷是影响我国水产品加工贸易稳定增长的最主要原因。美国经济复苏放缓,欧元区经济受欧洲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问题影响等因素均使外部市场需求不振,对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订单金额明显下降。同时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对我国水产加工行业冲击较大。此外,由于今年国内经济形势改变,不少企业融资发生困难,各地存在贷款难、放款难现象,导致相关企业资金链出现危机,减少了加工生产与设备的更新
总体加工技术水平落后,加工设备有待更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水产品加工技术和产品结构得到长足发展和调整,但加工技术水平总体仍不高,主要体现在:
1、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同质竞争激烈。出口产品主要为初级产品,高附加值水产品的出口尚未形成一定规模优势。大多数企业仍以简单冷冻、切割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存在产品加工比例不高、附加值低、品种单一的问题,只能赚取少量加工费。
2、部分水产品质量不稳定或不过关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加剧、养殖成本上升,部分水产加工企业可能会通过原料以次充好或将精加工转为粗加工的方式增加利润,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抵御和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较差。
3、技术与管理人才短缺
对行业有深入了解且有一定技术经验积累的人才较为短缺,制约了水产加工行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水产加工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引入、更新新型加工设备,实现以设备替代人力,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但由于目前部分设备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尚无法完全代替人手操作。同时,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精密设备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很难实现设备升级的目的。
4、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用工成本上升
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规模不大,这与我国作为水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不相符。大规模企业数量较少、联合协会影响较小导致我国水产品加工贸易在国际市场上较为被动。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形成企业区域化、规模化经营。企业之间易产生过度竞争,不少企业不惜恶性压价,中、小企业以降低产品质量、丧失企业信誉为代价,以求一时生存;大品牌企业也只能以降低赢利空间为代价获取订单。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劳动力价格正在逐年提高,先前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向东南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转移,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目前约为国内相关企业的1/2左右,造成我国水产品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严重挤压企业经营的利润空间。特别是
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加工企业用工紧缺,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以水产品来进料加工为例,虽然简单加工品的订单在不断缩减,但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品种增速很快,极大地弥补了简单加工品的转移,订单一直比较充足。但是多数企业出现用工荒,导致部分订单延期发货甚至退单,特别是秋季以来,由于人力补充低于预期,致使部分企业第4季度的订单无法完成,不得已只能放弃。以水产品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承担了较大的人员安置就业等社会责任,应该及时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5、关税及国家税收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
欧盟对我国水产品加工贸易的关税抵制也是影响我国水产品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东南亚国家享有出口欧盟的优惠关税,导致我国水产品出口至欧盟与出口至东南亚各国的关税相差近20%,从而失去竞争优势。高税收制约了国内市场的开发,"两条腿"走路遇到瓶颈。在国外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加工企业致力于国内市场的开发,但高额税率抑制了国内市场的开发进程。例如,冷冻海产品关税为10%、增值税13%、综合税率24.3%,如果把进口冷冻水产品转为内销,需要负担高额税率。
6、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及贸易性技术壁垒仍有影响
目前,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国纷纷采取"技术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实施卫生注册、提高检测标准、增加检测项目、采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当前,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壁垒"正被越来越多国家作为一种维护本国利益的贸易保护手段广泛采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技术壁垒"正在加剧,俄罗斯等一些国家也争相效仿,不但增加进口产品的检测项目,提高检测标准,而且还从证书格式、食品标签等方面加以限制,使得水产品出口门槛趋高,对外贸易摩擦风险增大。近期,拉美国家退证查询证书数量激增。在退证查询中,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被某些进口国海关引用种种原产地规则,进而成为新的贸易壁垒,通过延长通关时间、推迟甚至取消关税优惠对我国出口水产品设置障碍。( 华经产业研究院)